6163am银河线路 >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中国有色金属报》:致敬坚守海外的建设者——中国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的海外故事(下)

    

      5月26日,记者从北京出发到达6163银河出资企业中国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开启了为期5天,辗转4座城市,近2000里的采访行程。白俄罗斯享有“万湖之国”“欧洲之肺”的美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欧洲延伸的重要节点,更是“一带一路”上的耀眼明珠。从沿着中白工业园向东400多里的小城斯维特洛戈尔斯克,到足球城市鲍里索夫,再到索日河畔的戈梅利市,中国十五冶七公司白俄罗斯项目部的“一带一路”建设故事正从这里开始……



      初夏的明斯克,郁郁葱葱,静谧安宁。


      在中白工业园(“巨石”中白工业园)内,新建成的办公楼与厂房交相辉映,不时映入眼帘的中国十五冶彩旗,与蓝天白云浑然天成。


建筑围栏上“中国援助”的标志格外醒目


      2018年7月,白俄罗斯建设部副部长为中工国际和中国十五冶两家单位代表颁发了“白俄罗斯杰出工程奖”荣誉证书,就在那个夏天,6163银河出资企业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的故事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


      自2018年起,6163银河所属中国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就成为了中白工业园迎接各投资入园单位考察的必经之站,短短半年时间,大大小小的参观团就有20多个,就连白俄罗斯建筑部都组织了全白俄罗斯建筑企业到访观摩学习。


      高耸的塔吊不停息的运转,大型装载货车来回穿梭,白俄罗斯项目团队不分昼夜地奋战在一线……和风起云涌的市场不同,建筑企业日复一日,单调而重复。记者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们干劲十足?又是什么样的雄心壮志让他们在海外七年却始终如一?


      一张长桌、十几把椅子、一整面墙的奖牌证书,在项目部简易的会议室里,8名项目部中方员工代表和3名白俄员工为记者讲述了那一段砥砺奋进的创业经历。


在项目部会议室,记者采访了项目部员工


初心何惧尘心绕


      首批来到白俄的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施工工长王新林,是最先打开话匣子的,“我56岁,一家三代都是十五冶的人。”黝黑的脸上写满着故事。2012年11月,王新林带着27名劳务工人初到白俄,用他的话说,那段时光是每天早晨起来看星星,晚上回去看月亮,最不适应的就是气候,“9月份就开始下雪,气温最低能到零下30来度。”


冰天雪地中的项目部驻地


      2012年11月,在白俄罗斯威特洛戈尔斯克市,寒风刺骨,冰天雪地,气温零下20摄氏度,空旷的施工现场,没有水电,更没有休息处,项目部正式进驻纸浆厂项目时,现状即是如此。挑水、接电、搭帐篷,为了能尽快的适应白俄的施工情况,克服异国他乡的各种不适因素,项目部敢于向困难宣战,积极与总包方中工国际沟通,解决现场难题,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初来乍到,身单力薄,只有用踏实肯干、勤劳奋进的状态干好纸浆厂项目,才有资格谈其他的。”现任十五冶市场开发副主任(主持工作)、原白俄罗斯项目部经理龚志凯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这样说道。


      如此说,即如此做。在纸浆厂项目中,项目部克服一切困难,以“铁军”形象在质量、安全、速度、服务等方面领跑众多施工企业,用一腔热血与激情温暖了那个冬天。也正因如此,白俄罗项目部深得中信建设的信任,被邀请参加吉利汽车工程建设,开启了下一个征程。


距明斯克50多公里的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


      2015年9月,伴随烟花在空中绽放,吉利汽车厂项目开工。在6163银河海外功勋员工、项目部物资部部长李甲看来,那场烟火格外美丽。李甲也是第一批来白俄的人,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白俄的工作,他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摸清了白俄所有物资情况,还自学了俄语,成为了项目部职工口中的“水货翻译”。现在李甲已在白俄成家,妻子原是项目部的翻译,前年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驱车从明斯克出发,50多公里就到了白俄罗斯目前唯一的小轿车生产企业——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11月17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激动地说:“我曾经梦想,什么时候白俄罗斯也能生产自己的轿车。我的梦想——制造白俄罗斯产轿车的梦想,在中国的帮助下实现了。”


      吉利汽车项目是由中信建设总承包,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承建的项目,包括办公楼、宾馆、食堂、停车场以及白俄首条生产试车跑道等。2015年7月项目开工,2016年7月15日完成交付。


      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程文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了项目部:“我们对十五冶的建筑质量和工程质量非常满意,他们用1年就完成了当地企业需要4年完成的项目。”


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程文安介绍项目情况


      尤其让程文安印象深刻的还有项目部的迅速回应和解决能力。在试车跑道建设中,扭曲路突然出现开裂,“马上解决,马上处理!”项目部总工谌晓东接到电话后迅速组织工作,周五发现的开裂,周一全部解决。


      走在吉利汽车生产现场,世界领先的生产设备,全自动化的流水线,白俄员工正在装配着汽车零件。这里有1200余名员工,仅29名中方管理人员,采用的是中国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辆吉利汽车下线。


      在吉利汽车办公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高大挺拔的云杉树,正见证着白俄罗斯项目部“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十五冶精神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奉献担当,如同身在海浪汹涌,却不忘征服潮头浪尖的奋勇拼搏。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2018年春节,国内张灯结彩,家人团聚,而白俄罗斯项目部却在紧锣密鼓的施工进行中。对于项目部员工来说,春节不回家已是常事。


      2018年3月,马兹潍柴发动机生产厂建设项目开工;4月,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开工;7月,中白工业园第6号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开工,12月,中白工业园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中心项目开工。在同时多个项目在建的特殊形势下,担当与奉献是更多项目部人的选择。


      劳务人员管理是海外项目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海外项目的“必修课”。项目部把每位劳务人员和外聘人员都视为职工看待,不仅得到大多数员工的积极响应,还使项目部能同时在执行多个项目时,既形成合力又能逐点攻破。


      2018年3月10日,马兹潍柴发动机生产厂建设项目开工,2018年12月31日竣工,2018年11月18日举行试生产仪式,仅用7个月的建设时间,打破了白俄罗斯当地建筑纪录,在白俄罗斯创造了一个工程奇迹。


      完工后,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向6163银河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彤宙发来感谢信,感谢6163银河一直以来对潍柴发展的大力支持,称赞十五冶在马兹潍柴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工地为家,一天当两天半用,高度认可十五冶艰苦创业、志存高远、敢闯敢拼、永不停步的精神风貌和无畏气魄。


      当记者身处马兹潍柴合资公司采访,问及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海华如何评价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时,“实干!”两个简短有力的字掷地有声。


马兹潍柴合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海华评价项目部:“实干!”


      建筑行业属于低端产业,业主、监理、总包、审计、政府部门,可以说处处是“门槛”,但项目部却认为,金字塔的底部是最厚重的,要坚信脚踏实地,用心打造。7年间,第一天到白俄的管理人员依然都在,第一批10名工人也仍有5人还在坚守。


      成绩是最有力的肯定,行动是最真实的解读。


      龚志凯,2012年8月来到白俄,7年时间,春节只回过一次家,他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我连孩子上几年级了都不清楚。”


      李甲,2012年8月到白俄,被项目部人评价为“不管需要什么准能搞定”的“物料达人”。


      王新林,2012年11月到白俄,家人做手术,匆忙回去看了一眼,只因放心不下工程就又飞了回来。


      谌晓冬,2015年10月到白俄,女儿诞生时他正在施工现场与监理及设计院人员沟通基础施工事宜。


      项目部副经理官承波,2016年10月到白俄,一年半内往返几个项目间,竟驱车跑了近20万公里。


      项目部副经理常德元,2018年3月到白俄,岳父病重需要陪护,他却因工作需要,踏上了回白俄的飞机,从此无缘再见。


      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阮四毛,2018年9月到白俄,两个月吃透白俄建筑标准,被白方称为“钢结构专家”。


      项目部经理陈育波,2019年3月到白俄,虽是白俄工龄最短,却是海外工龄最长的,据工友介绍,任职2个月来,每天晚上他房间的灯总是亮到最后。


      ……


      中国十五冶党委书记覃荆文曾两次到访白俄罗斯项目部,他这样评价:“忠诚担当、勤勉奉献的创业精神,为中国十五冶在白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能,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顽强拼搏的作风是不可能坚守的。我真心地为大家的精神点赞!”      


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海外发展,属地化建设是“扎下根”必不可少的环节。白俄罗斯项目部现有员工364人,其中,中方管理人员48人,白俄籍管理人员27人,劳务人员289人。项目部提倡“中白员工是搭档”的理念,要求各专业员工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各取所长,各尽其能。


      项目部负责人事工作的白俄员工达利亚是2015年入职项目部的。她很喜欢吃辣椒和中国月饼,还和项目部的同事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突然生病,项目部综合部长曹宏亮亲切的关心和照顾,还为她买了药。


      在项目部的属地化建设中,大胆地取消了专职翻译的配置,将翻译人员分配到不同部门,学习和参与部门的管理工作。对语言类和专业类的员工都要求他们成长为懂语言的业务管理人员。同时,对白俄员工进行特别培养,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目前,项目部的白俄员工已经实现完全融入每个部门,一些员工甚至跟着项目变动而迁家随行。


项目部三位白俄员工代表


      项目部白俄员工律师弗拉基米尔说,十五冶是中国建设、中国技术的榜样和典范,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像钟表一样,每个人都衔接的很好,虽然中白有差异,但双方都在不断磨合,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中国先进的管理理念。


      项目部通过推行亲情化管理,构建了和谐的中白员工关系。生活上,食堂经常会做些符合白俄罗斯人口味的饭菜,在住宿上也给予一些特殊关照;每逢外籍员工生日、婚礼,项目部都会组织庆祝,并送上生日蛋糕和精美的小礼品。工作中,充分听取和尊重外籍员工的意见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中白两方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推进着项目部向前发展。


      项目部白俄员工会计娜塔莎主要负责报账和税务申报,她认为,是“一带一路”让他们有幸和项目部员工在一起工作,并且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娜塔莎深有感触的是中国的“礼物”——项目部承接的中国援助白俄罗斯的保障房项目,住房的一栋栋建成,为许多孤儿、残障人士提供了保障,让白俄人民感受到了中国的友好和中白之间的友谊。


      中国援助白俄罗斯戈梅利州的保障房是中国十五冶负责总包的项目,一期和二期均为6栋,建筑面积分别为2.15万平方米和1.53万平方米,分散在戈梅利州尤比列镇、斯威特罗格尔斯克、莫济里和布达-克筛廖瓦市。目前,一期均已如期交工,二期最后一栋正在建设中。


中国援助的戈梅利州保障房项目


      在戈梅利州基建局,记者采访了局长叶琳娜女士和副局长尼古拉耶维奇先生,他们表示,保障房项目加强了中白两国的友谊,这是中国对白俄罗斯莫大的支持,在此期间,基建局与十五冶合作的非常愉快,项目进展顺利。在一起合作举行的日特科维奇项目劳动竞赛中,把中国的方式引入白俄罗斯,对激发建筑工人的热情,加快工程进度,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我们已经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见面沟通交流的次数甚至比家人还要多。”叶琳娜说道。


戈梅利州基建局局长叶琳娜


      在记者准备离开白俄的当天清晨,项目部每周五在中白工业园主路上举旗列队仪式像往常一样举行。在建设者村的空地上,几百名项目部施工人员集结一起,在“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巨大横幅上签下名字,随后,以“青年突击队”为首的列队从建设者村出发,手举红旗大步向工地走去。往来的白俄民众和车辆,纷纷停下脚步,鸣笛致敬。


每周五清晨的举旗列队仪式


      从怀疑到认可,从陌生到默契,从不适到安家,一切只靠实力说话的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正书写着中国企业愈战愈勇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追求,为中国建筑业的未来铸就着坚实脊梁。


项目部员工在“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巨大横幅上签下名字


      就在记者返程后的第3天,原项目部经理龚志凯收拾行囊踏上了归乡之路。对于他来说,七年之情,难以抹去:“潜心七年磨锐锋,宿命漂泊心随风,千山万水从头越,历经坎坷终归乡。别了,白俄罗斯!祝福仍在奋斗的兄弟姐妹。”


      至此,十五冶白俄罗斯项目部的故事还在继续,仍有无数奋斗者在海外坚守,向他们致敬!


临行前,记者与项目部员工合影留念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