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国企改革发展捷报频传,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前11个月,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顺利完成,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必须全面完成。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南方电网改革三年行动总体任务完成率为88%,取得了总体进度、重点任务“双超前”的良好进展。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提升了南方电网发展质量效益。截至11月底,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净利润同比增长24.4%。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推进,公司改革三年行动12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92项,其他36项按计划推进,总体任务量完成率91.4%。
2021年以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完成8户企业混改,其中,华陆公司释放30%股权引入行业龙头万华化学,强强联合快速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桂林公司控股并购重组上海华谊装备公司,共同打造化工智能装备研究平台、机制灵活运作高效市场主体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争作改革先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形成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
“截至10月底,山东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完成占比达85%。”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日前表示。2021年前10个月,山东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9%、43.8%、46.6%。
国有资本结构优化
当前,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具体施工图,受到各方关注,70%量化指标背后有哪些进展成效?
从年初到年末,中央企业重组整合高潮迭起,令全球业界瞩目,也牵动了资本市场的神经。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稀土、煤炭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物流大数据平台、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公布的国企改革主要进展看,2021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有力推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提升。
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入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出台《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中央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印发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示范文本。
目前,中央企业及98.2%的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超70%的集团公司制定董事会授权制度,89.9%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
着力破解市场化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得实质性突破,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业层面签约比例达83.6%,比年初增长54.3个百分点。
决战决胜三年行动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要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基本完成,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必须高质量完成。”郝鹏表示,要对照“三个明显成效”抓收官,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企业活力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无疑就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的内容。”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分析认为,一些企业在任务落实中有“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下一步要在落实见效上下功夫。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聚焦重点难点抓攻坚,包括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前置研究清单有效执行;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持续探索差异化管控;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等。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要把改革重要举措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将国企改革重要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和企业制度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专家认为,这将有效提升国企治理能力,更好促进国企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