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3am银河线路 >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

新起航 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导读: 2021年,铜作为第二大有色基本金属,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产量稳步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有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巩固了有色金属行业向好发展趋势。其中1-10月,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375.8万吨,同比增长7.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0%;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铜作为第二大有色基本金属,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产量稳步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铜工业运行回顾

全球铜产业正从新冠疫情影响中恢复

根据国际铜研究组(ICSG)2021年12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铜的生产和消费正逐步恢复。铜矿生产方面,2021年1-9月,全球铜矿含铜产量1564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铜精矿含铜产量同比增长约4%,湿法铜产量(SX-EW)同比下降约3.8%。从主要生产国别看,2021年1-9月,全球最大铜矿生产国智利产量为417.4万吨,同比下降2%;秘鲁铜矿产量为167.8万吨,同比增长11%;另外,刚果(金)、印尼和巴拿马等国家的铜矿产量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

精炼铜生产方面,2021年1-9月,全球精炼铜产量1851万吨,同比增长约1.7%。其中,原生精炼铜产量1545万吨,同比增长1%;再生铜产量306万吨,同比增长5.5%。从国别上看,智利精炼铜产量166万吨,同比下降4%;日本产量113.9万吨,同比下降4.2%;刚果(金)精炼铜产量86.8万吨,同比增长10.5%;美国精炼铜产量74.8万吨,同比增长11%;巴西、德国、缅甸、俄罗斯、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精炼铜产量有小幅下降。

消费方面,2021年1-9月,全球精炼铜表观消费量1867万吨,同比增长1.5%,全球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缺口。虽然全球铜消费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恢复,但消费总体增幅仍低于新冠疫情前。

铜价呈现先扬后抑趋势,重心整体上移

2021年以来,在资金流动性充裕,全球经济逐步恢复预期的背景下,铜价在上半年出现快速攀升态势,并在2021年5月10日创出10724.5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进入6月份之后,受到宏观政策调控以及国储抛铜的影响,以及对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铜价整体企稳,并略有所回落。

截至2021年11月,LME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9765美元/吨和9594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38.25%和35.54%,环比分别下跌0.13%和0.42%。2021年1-11月,LME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9293美元/吨和9269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54.26%和53.56%。

内盘沪铜整体与外盘走势相一致,但略弱于国际铜价格。截至2021年11月,SHFE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70488元/吨和69905元/吨,同比分别上涨31.70%和30.08%,环比分别下跌3.83%和2.45%。2021年1-11月,SHFE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68355元/吨和68448元/吨,同比分别上涨31.70%和30.08%。

国内铜产业运行基本平稳,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10月,我国精炼铜产量861.6万吨,同比增长5.85%。其中江西省精炼铜产量128.3万吨,同比增长9.96%;安徽省精炼铜产量91.6万吨,同比增长5.05%;广西省首次超过山东省,精炼铜产量达81.5万吨,同比增长4.59%;山东省精炼铜产量71.7万吨,同比下降1.28%;福建省精炼铜产量67.4万吨,同比增长21.13%。前五的省份产量合计占比为51.1%,集中度有所下降。2021年1-10月,铜材产量1696万吨,同比增长3.82%。其中江西省铜加工材产量超过400万吨,达415.9万吨,同比增长13.02%;江苏省铜加工材产量241.7万吨,同比下降12.34%;浙江省铜加工材产量209万吨,同比下降7.5%;广东铜加工材产量201万吨,同比下降1.8%。上述四省铜加工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3%。

经济效益方面,得益于价格上涨,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2021年1-10月,国内铜矿山、冶炼、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40%、41%。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50%、85%、52%。从今年上市公司三季度报看,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紫金矿业、白银有色等5家上市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75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共实现利润187.8亿元,同比增长154%。6家铜加工上市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实现利润18亿元。利润和销售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进出口方面,2021年1-11月,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183亿美元,其中进口贸易额1098亿美元,贸易逆差首破千亿美元。进口品种方面,2021年1-11月,共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2134万吨;进口铜废料153万吨;进口未锻轧铜356万吨。

2021年,铜作为第二大有色基本金属,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产量稳步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回顾2021年,铜产业在恢复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下半年恢复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加。

产业运行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是从生产环节看,生产端恢复相对较快,需求端恢复相对滞后,尤其是部分传统领域消费呈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二是从市场主体看,大型企业恢复较快,小型企业恢复较慢,这种情况在下游加工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三是从产业链条看,上游效益好于下游,高端制造好于传统加工。统计显示,2021年1-10月,铜矿山、冶炼、加工销售利润率分别为32%、2.4%、1.4%,矿山盈利能力明显好于下游。从加工品领域看,新能源汽车产量表现亮眼,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均增长1.7倍。因此下游铜箔、高端铜板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表现相对较好,开工率较高,订单饱满。但传统的铜加工品种开工率明显不足,特别是铜杆线品类加工费持续处于低位,开工率下滑明显。另外,铜管及普通铜板带加工企业开工率也出现小幅下滑。

恢复动能在减弱,要素约束凸显

从产业发展态势看,仍存在要素约束突出、原料成本、双控政策、电力约束、人力、物流等等呈上升趋势。一是能耗双控政策趋严,叠加能源端供应短缺,各省市严控高耗能企业用电,不仅是矿山和冶炼受到影响,铜下游企业也受到广泛波及。二是原料、物流、人员等成本也在快速增长,2021年1-10月,国内铜冶炼和加工的成本分别增长了40%和41%。三是硫酸价格开始走弱,目前国内硫酸平均价格在500元/吨左右,较最高的8月约下降了300元/吨。山东地区2021年12月初价格约为500元/吨左右,较最高点每吨下跌200多元;河南地区2021年12月初价格约为300元/吨左右,较最高点每吨下跌500多元,安徽、江西一带价格约为400元/吨左右,较最高点下跌50%。云南地区2021年12月初价格约为700元/吨左右,较最高点每吨下跌100多元。四是下游相关产业增速放缓,2021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仅为0.19%。2021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0%,但较2021年1-10月下降了1.2个百分点。从终端领域看,2021年1-11月家用空调累计产量为19741.4万台,同比增长11.4%,但较2021年1-10月下滑了1个百分点。2021年1-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306亿元,同比增长3.6%,但较2021年1-10月回落0.9个百分点。2021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但较2021年1-10月均继续回落1.9个百分点。

供应链不稳,仍有堵点

一是疫情防控要求导致进口铜精矿在港口积压严重。2021年7月下旬以来,南京、扬州、上海浦东等地受疫情影响,国家交通运输部推出了更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得到有效管控的同时,也带来了长江口引航员严重不足、长江沿线铜冶炼企业进口铜精矿海轮引航极为困难等问题。2021年8月以来,进口铜精矿外轮在长江口排队等待引航进江的时间变长,海轮积压情况相当严重。二是海外开发不确定因素增加。如2021年刚果(金)政府要求对中方在刚果(金)的矿山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再譬如近期五矿资源(MMG)就对外表示,其与秘鲁Chumbivilcas社区的对话因“过度商业需求”而未能达成相关协议。Chumbivilcas社区成员于2021年11月重新架设路障,Las Bambas被迫逐步关闭矿山运营及由于欠缺关键耗材,生产于次月中旬停止。

新起航 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疫情迁延反复,短期内难以根除,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因此,铜行业企业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充分认识当前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积极谋变,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一是要充分认识当前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转变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铜工业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大铜生产、消费、贸易国。最近几年,我国铜工业消费、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工业化发展规律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铜单位GDP生产与消费强度会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量变过程,产业发展水平也有可能在这种量变中发生质变,最终实现行业整体“由大到强”。因此中国铜行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全面审视铜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要着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低碳发展;要加快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化产业布局;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再调整,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要深化铜产业链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二是准确认识和把握产业发展的新挑战,争取发展主动。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制度安排,对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若干意见》(发改产业[2021]1464号)、《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低碳环保的发展路线已经成为铜业界共识。铜企业尤其是冶炼企业,未来发展一定要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减排主旋律,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推进转炉吹炼工艺提升改造以及节能减碳技术推广与应用,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三是积极把握新发展机遇,准确识变积极谋变。当前,铜产业正在走向新时代高质量协同升级发展的突破期,准确识变积极谋变是突破“瓶颈”的最佳路径。铜产业要抓住助力终端应用领域减排、新能源领域形成的新赛道,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激活消费潜力,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从主要满足普通制造业需要,转向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者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主任)

Baidu
sogou